SHEIN身上有很多标签。
中国版的ZARA,服装领域的抖音,亚马逊的颠覆者,普通美国人的淘宝......
当一个庞然大物崛起的时候,任何描述都只是对于它过去的解读,而它本身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。
“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。”
这是商业领域有趣的地方,也是市场竞争残酷的体现。
它不在创始人兼CEO许仰天的控制范围内,也不是景林、红杉、IDG等资本大鳄肆意玩弄的游戏。
1、SHEIN的成功
原阿里巴巴B2B业务负责人、嘉御基金合伙人卫哲,在2016年这样介绍SHEIN和他生活的关系:
“我太太在SHEIN平台上买了五件衣服,等了29天终于收到了。衣服洗了以后五件衣服三件缩水了。”
这是SHEIN被称为“一次性”衣物平台的原因,也是SHEIN早期追求的快时尚的体现。
而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在接受《商业周刊》的采访时提到:
“优衣库绝对不是快时尚服装。优衣库要做的服装,和总是追赶流行趋势的快时尚相反,我们要做的是可持续性服装,我们最大的追求和理想,就是不做穿一次便扔掉的服饰,而是可以穿一辈子的衣服。”
SHEIN和ZARA、H&M、优衣库等品牌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异,核心是它要验证——线上比线下更有竞争力。
事实上,SHEIN已经成功了。
2020年疫情期间,SHEIN完成了接近1000亿人民币的收入;而ZARA等公司则是收入几近减半、关店超过1200家。
2020年,SHEIN完成了 E 轮融资,目前正在筹划IPO,据悉其最新估值已经达到恐怖的500亿美金。
去年SHEIN的销售额已经是半个ZARA,3/4个优衣库的体量,2021年这个比例将会进一步缩小。
在美国,SHEIN已经超过Nike、成为仅次于亚马逊的电商网站。它在亚马逊的美国、欧洲、日本等 9 大站点,均是体量第一的品类卖家。
目前SHEIN一方面通过快闪店的方式,让忠实粉丝感受品牌的独特感;一方面也在尝试线下开店的模式,一步步进入ZARA、优衣库们的核心腹地。
单价在 6-18 美元之间的SHEIN,以大学生、技校学生、全职妈妈等中低消费人群为主要用户,但平均每天就上新超过2000 款的效率,彻底征服了广大欧美和海外的用户。
在美国、欧洲、中东等各个市场一路开花,目前SHEIN美国市场占比 30%,欧洲占比 20%,中东占比 20%。SHEIN还在全力拓展印度、东南亚、南美等其他市场。
作为一个全球范围内不折不扣的电商巨头,不管是淘宝还是亚马逊,都不得不重新正视以SHEIN为代表的新锐消费势力。
2、没有下一个SHEIN
和泡泡玛特、元気森林、完美日记等新消费品牌相比,SHEIN确实算不上一个很新的品牌。
(SHEIN官网最新页面)
成立于 2008 年的SHEIN,总部位于江苏南京。
2014 年,SHEIN把总部搬到广州,开始在广州建立供应链中心;
2015 年,SHEIN把广州的供应链中心搬去了番禺;
同样是2015年,SHEIN开始进入中东市场,次年销量爆发。
市场上关于公司CEO许仰天的报道几乎没有,关于SHEIN的报道也是大量被删除。
在少量能看到的信息里,我们知道许仰天曾经是南京点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伙人,和王小虎、李鹏等人一起创业。
再早之前,他是是南京奥道公司(做外贸线上营销)的员工,是一个做SEO优化的专家。
和张一鸣、黄峥等精英式的创业者不同,许仰天小时候 “馒头泡酱油”,高三就在外面打工,大学也是半工半读。
“有些人是被迫勤奋”,这是合伙人给他的评价。
公司的气质更多是创始人的气质。
“神秘、低调、便宜、选择多、上瘾”是用户给SHEIN最多的评价,这些正是SHEIN 的壁垒。
通过类似抖音的数据验证逻辑,SHEIN把服装产业传统的设计、打版、生产、上架流程缩短到最快 7 天,一次最少只生产 100 件产品。
同样的生产流程,主打长销基础款的优衣库是半年。
依靠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小镇总部的产业集群,ZARA则是能在最快 14 天时间内将衣服制作完成送往门店。
ZARA目前54%的供应商还在西班牙本地,依靠飞机空运实现上架,最低需要500 件样品开始生产测试。
据报道,目前国内大概三分之一的服装行业产能都给了SHEIN,在广州番禺的服装聚集中心,已经诞生了上千家依托于SHEIN平台的外贸服装加工厂和供应商。
(SHEIN公司总部附近的服装工厂分布情况)
SHEIN对这些供应商也有着特殊的要求,比如厂房最好离广州两小时车程为宜。
通过更有活力、更年轻,鲜艳的颜色、五花八门的面料和图案,SHEIN征服了新一代国外年轻人的服饰穿搭。
另一个诞生于中国影响国外年轻人日常生活的应用则是TikTok。
3、SHEIN在焦虑什么
中产阶级会崩溃,所以要给他们提供便宜的衣服。
这是报道里许仰天自己创业的初衷。
作为一家电商平台,流量和供应链是永恒的难题,也是焦虑的源头。
SHEIN是依靠真正的互联网起家的,Pinterest 是SHEIN早期最大的流量来源。SHEIN在Facebook 、Instagram 主账号都有超过千万的粉丝。
它抓住了上一波社交媒体平台的流量红利,和大量KOL、KOC合作,在他们还是素人、广告报价非常低的阶段大量合作。
淘宝抓住了微博的流量,却错失了抖音和小红书的红利,SHEIN也正在面临新的流量威胁。
某跨界电商领域的投资机构调研报告显示,SHEIN 2021年将“All-in” TikTok。
“(对TikTok是)第一优先级,内部障碍全都排除了,大力推。”
按照SHEIN公司内部人士的说法。虽然TikTok年龄段偏低,和SHEIN 25到35岁的目标客群有差距,但TikTok的流量诱人,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拿到更多的流量和用户。
在供应链上,SHEIN的供应商一直都有各种抱怨,存在非常多不稳定的因素。
“他们(SHEIN)订单给到的利润与产能压力不成正比。”
这是大量依托于SHEIN平台发展的服装人的心声,SHEIN这种出货快且平价的方式,是以牺牲服装品质为代价的。
在很多人看来,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隐患。
“退货率很高,对品牌发展不利,做一线品牌的工厂,几乎都不会做SHEIN的供应商,因为亏损。”
SHEIN平台很多售卖的商品还涉嫌抄袭。有多位西方艺术家、设计师指出,SHEIN涉嫌窃取较小品牌的知识产权。
作为全站注册用户数约 1.2 亿,日活用户在全球前十的快时尚 app 中占一半的海外巨头产品,SHEIN的麻烦还远远不止这些。
2020年底,阿里巴巴旗下B2C 跨境电商平台 Aliexpress 开始孵化一个类似SHEIN 的快时尚出口独立站项目。
印度、越南等政府开始限制SHEIN、 TikTok等中国应用在当地的渗透。
同年,SHEIN开始尝试开放平台,女装品类开放一部分给其他商家,只为这些商家提供物流运输。21年4月,SHEIN宣布把旗下的SHEIN Premium更名为MOTF,并推出独立网站,以进一步发力中高端市场。
平台化、品牌化是SHEIN绕不过去的 2座大山,它已不能只以「时尚电商独立站」的身份继续存活下去。
珠三角的外贸工厂们不允许,SHEIN公司的2万多名员工也不愿意。
谁让这是一个分分钟都在变化的新世界呢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